您现在的位置: 吉娃莲 > 吉娃莲特征 > 正文 > 正文

贾花花二姨的大面人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9/15 20:49:52

二姨的大面人

红遍天

盛夏七月的火,那是热情的火,美丽的火,点亮了果园的灯笼,散逸着田野里的瓜香,成熟了地里的庄稼……啊!七月十五,那些色彩鲜明、色调明快、晶莹剔透、精微细致、喜气洋洋、栩栩如生的面人的瑰宝,巧妇们的指尖上的舞蹈像极了芭蕾演员在绚丽的舞台上再次踏波……

今天早晨,我打开手机,亲人群里二姨晒出刚彩画好的面人,有喜娃娃,爬娃娃,也有欢鱼吉兔,花果梨桃,凤凰牡丹,鲤鱼钻莲,一个个花红柳绿,色彩鲜艳,惟妙惟肖,分外美丽。看到这些形象逼真的面人,儿时二姨给我们送面人的情景顿时历历在目……

二姨是官地乡马家庄村人,嫁到了沿沟乡的土囤寨村,二姨夫是个勤快的庄户人,除了种田,二姨夫只要有时间就出外打工,两口子省吃俭用,养育了两个孩子,二姨宽宏大量,两个娃娃则是乖巧懂事,尽管家庭不是很富裕,但一家生活的和和睦睦,表弟飞飞在太原铁路局工作,弟媳美丽在二小教学。表妹凤凤嫁到了石寺村。培养着大学生,一大家其乐融融,幸福美满。

百善孝为先,尽管二姨、二姨夫已年过花甲,但儿女们体贴入微,问寒问暖,非常孝顺。飞飞和他媳妇美丽两口子一家更是克勤克俭,从来不舍得给自己买件新衣服穿,节衣缩食,在原平小区特意给二姨和二姨夫买了一套新楼房,从老家接下二姨和二姨夫,让她们住在舒服温馨的楼房里,吃穿无忧,冬暖夏凉,老俩口幸福的安渡晚年。享尽了天伦之乐。

二姨年青时花眉大眼,皮肤白皙,苗条细杆,娇小玲珑,人称林黛玉。二姨不仅人长得漂亮,心灵手巧,刺绣,剪纸、面塑、唱歌、唱戏样样在行,心地善良,我们小时候去了二姨家,二姨和二姨夫总是熬肠刮肚,把自己牙缝里省下的好吃的,锅魁、三尖、糖饼拿出来分给我们吃。把我们当作是她亲生的娃娃,从来不嫌弃我们,宽大为怀,热情好客,勤俭持家,里里外外都是一把手。

记得小时候,每逢七月十五来临之前,我们兄妹五人等着盼着二姨给我们送面人。二姨蒸下的面人,既好看,又好吃。生动传神,格外漂亮。

家乡的人们在七月十五来临之前,家家户户都要捏面人,大凡家里有小孩子,或者是刚娶过的新媳妇,当了奶奶的、当外婆的,或者是做了父母的,都要给娃娃们蒸面人。送面人。

七月十五的面人形式多样,有牛、羊、猪、兔、鸡、鸭、面人娃娃,花卉、瓜果。最常见的面人形状有:睡娃娃、爬娃娃、罗汉娃娃,大兔子,大鲤鱼等,一般是男娃娃们送罗汉娃娃,女孩子们送面鱼、面兔,意欲“欢鱼吉兔”。幸福快乐。茁壮成长!

这种送面人的习俗开始于元朝末年。那时,全国各地反元起义风起云涌,到处燃起了反抗元朝帝国统治的火焰。反抗蒙元的秘密组织,就定格在七月十五前几天,每家每户都要发面蒸面人,蒸下后互相赠送,送面人时只有手递手的传送,从来不讲话。接面人心照不宣,也是笑笑不说话。到了七月十五那天晚上,村内城外的汉人,大家动手宰杀鞑子,所有保甲长都被杀了,迎来了起义军。就这样,七月十五送面人的乡俗一直流传到现在。

用白面捏面人需要精心的制作和手艺。

记得小时候每年放了暑假总要去二姨家小住,二姨家娃娃们少,地多,我们去了都是帮二姨家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大哥和二哥帮二姨夫去地里拔草,浇地,施肥,我则是帮二姨干点家务活,临近十五前几天,我给二姨打下手,只见二姨提前一天就用温水在黑大盔里和好面,和面时要和得捎硬,放在炕上,盖好拍拍,(用高粱杆杆串成的用具),第二天早晨,喧喧的一盆面就像是小山一样,发起来了,上好碱、揉面、使劲反复的揉搋,直揉到光滑不沾手为止。放在案板上,这时,我赶紧取出菜刀、擀面杖、剪刀、锥子、镊子、梳子、筷子,毛笔,红红绿绿各种颜料,笸箩、新纶布。大箕篦。然后把面撅成剂子。一般一个大馒头算一个剂子,大约有手巴掌那么大算一个剂子,一个大面人得五六个馒头。

爬娃娃一般需要五个拳头大的馒头,分完剂子后,开始揉面,将馒头大的剂子揉得平滑后,先捏爬娃娃的头,馒头大的剂子揉成橢圆形后,放在一边的箕篦上,爬娃娃的眼睛也可以用黑豆,也可以蒸出来用黑毛笔画,鼻子,嘴巴都可以彩画。也有的用指甲大的小面团搓成一个上细小粗的小长条,放在眼睛的下面当鼻子,耳朵用指甲大的小面团捏成小圆片,用筷子轻轻从中间一夹,就是耳朵形状。捏好头后,就是爬娃娃的身子,爬娃娃顾名思议娃娃的形状是爬着的,捏好头后,再捏爬娃娃的胳膊,第二个拳头大的面团揉光滑后,搓成长条。弯曲,弯成口口向上的圆括号,就像是两只胳膊,从粗到细,弯回来,也可以捏成两只手交叉着,再用菜刀将胳脯上切下细印子,捏后胳膊后,把胳脯的最尖端处用手按扁,用菜刀轻轻的切成五个细条,就是五个手指头。再将拳头大面团揉匀后,捏成兔子,面团揉成椭圆形,用剪刀将顶部剪成两瓣,再用菜刀将两瓣中间切成印子,用手轻轻的捏成两只耳朵,用两颗黑豆镶嵌在靠近耳朵的下面,再用剪刀剪出三瓣嘴,这样一个生龙活虎的兔子成形了,放在娃娃的两手中间。第五个拳头大的面团揉好后,搓成细条,从粗到细,从大腿到小腿,再弯回来,弯成口口向下的圆括号,像极了几字形状。小腿的最下面把面团轻轻的摁扁,用菜刀轻轻的切成五个细条,就是两只小脚丫。大鱼,把巴掌大的面团揉好后,先揉好椭圆形的鱼头后,用菜刀在面团的尾部从中间切开,切成两个大瓣,变成鱼的尾巴,再用菜刀将两瓣上切成好看的一条一条的细印子,亦或尾巴上用梳子梳出小点点,鱼的眼睛用黑豆插在面团里,眉毛则是把大拇指大的小面团揉匀后,搓成细条,放在鱼的脸部,这样可爱的大鱼就完成了,想让大鱼更加完美,就把手指大的小面团揉匀后,擀面杖擀开,擀成小圆片,用菜刀切成五个小花瓣,不能全部切开,最后用镊子将小花瓣夹在一起,美丽的梅花就成形了,放在鱼的胳膊上,也有的把手指大的小面团搓成细面条的盘起来,用筷子从中间轻轻一夹,盘成菊花,也安置在鱼的身上,还有的捏成莲花瓣。莲花叶子。莲花卷格外标致,把拳头大的面团揉光滑后,摁遍,用擀面杖擀成薄片,不宜太薄,也不宜太厚,用菜刀从中间切成两片呈半圆形,两个半圆都分别将两边折回,成三角形,用菜刀按比例中间切成三段,两个半圆总共切成六段,然后将这六段按一长一短,一里一外的形式摞起来,用一根筷子从中间向下轻轻一压,就是一个出水芙蓉的莲花。只见二姨捏面人动作灵巧,细致,或捏,或团,或揉,或搓,时而划,时而切,时而拧,时而压,细心的二姨是如此的美,垂下的发绺儿衬着低矮破旧小屋的阳光,光芒四射。一个个鲜活的面人儿从二姨的手里滑出,啊,娃娃抱金鱼,玉免啃白菜,寿桃,(柿柿)事事如意,

还有慈祥的羊儿,憨厚的花狗,肥牛胖猪,白龙马,腾云驾雾的祥龙,玲珑可爱的面人儿,有爬的,卧的,躺着的,站着的,坐着的,形态各异还有的抱瓜的,抱花的,有吃西瓜的,各具情态。那成型的鱼儿兔儿人儿身上还要装饰小物品,小鸟、凤凰、花卉瓜果等象征幸福吉祥的精致的好看的小物件一个个安放到合适的位置才算一个完整的面人。啊,牡丹花开,喜雀登梅,柿柿如意(事事如意)。寒梅怒放,麒麟送子。生龙活虎。

捏好以后把所有捏好的面人来个二次饧面,放在大箕篦上,盖上新纶布,饧个二十分左右就上锅,大水响开后,旺火蒸出,白面的香气和着淡淡的碱味,香气霎时漂满小屋,四十分钟后,一个个白白胖胖、鲜嫩灵活、憨态可掬的艺术品“面人”出笼了。个个热气腾腾。哈哈,瞧!“绵羊”的尾巴乖乖的贴在了后背上,“小兔子”的耳朵搭在肩膀上,爬娃娃的小辫子沾在了后脑上。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面人出锅晾凉后,二姨轻轻的从箕篦取出来,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笸箩里,准备彩画。先用毛笔画出眉眼,将小脸蛋用红色的毛笔,涂成红色,小瓣子,染成黑色,衣服上红花绿叶,色彩斑斓,分外好看,惟妙惟肖,眉头中间再点一个大红点,白胖胖的“面人”顿时活灵活现,神采奕奕。画好以后,就把面人的头、前腿,后腿分别用高梁细杆杆插在一起。爬娃娃,喜娃娃个个神采飞扬,容光焕发。特别是二姨捏的大鱼,有红色,金黄色的,圆圆的眼睛,就像是戴了一副眼镜似的,圆鼓鼓的,总觉得是在盯着我们看,红脊红尾,肚子附近的鳞片全都彩画成金黄色,象极了一条娇气可爱的美人鱼。还有那鲜花,绿草,就像是随着微风婆娑起舞,红男绿女,好像是在默默的谈情说爱,

到了七月十午中午,二姨把蒸好的面人分别送给了我们,大哥是大兔子,二哥是一个大鲤鱼,我是一个爬娃娃,弟弟是大老虎,妹妹则是一个睡娃娃,我们拿起这个,放下那个,瞅瞅这个。又闻闻那个,爱不释手。后来,我忍不住尝了一个,虽然小红豆还是硬硬的,但我吃着比什么都香。那时的面人很远就能闻到麦粉的香味,二姨们都是用酵头(老面)作为引子来发面,每次蒸馒头时二姨就留下一小块面团,称为“肥头”,放在面缸或面粉里面保存,作为下一次蒸馒头时用以发酵的引子。松软筋道,口感适中,吃下去味道甜美。

我们兄妹五人手捧着心爱的面人,头顶烈日,跑到大街上,和二姨村的小娃娃们绕梁架沟,崖头上,边坡上,渠堰上,都留下了我们快活的身影。我们相互比对着,炫耀着,兴奋的唱啊,跳啊,叫啊,给二姨村的全村人们传递着幸福和快乐....大人们看到我们的面人,上下左右东瞅瞅,西瞧瞧,时而望望娃娃的头,时而又摸摸大鱼的脸,赞叹着,比画着,同时也把最美好的祝愿送给我们这些调皮的娃们。儿时的这种指尖上的艺术——“面人”带给我们多少欢乐简直无法形容,在那饥饿的年代,农村里只有过年时才能吃上的白面,过大年的白面馍馍还是一半白面,一半玉米面,所以“面人”也就成为儿时我们极为珍贵的美味佳肴。等到我们把面人欣赏一段时间后,二姨就把“面人”切成薄片,在锅里烫成馍馍片给我们当零食吃。上学时把馍馍片装在书包里,塞在口袋里,那时在我们娃娃们的心里,七月十五能吃上这样的美食,那可以说是当时最好的“山珍海味,”在我们的心中,七月十五和过年一样的隆重。而如今饭店里,超市里,大街上,小卖部,马路边,只要有钞票,就能换来现成的机器馒头。有长条形的,方形的,也有圆形的,雪白雪白,但再也吃不出儿时自己所蒸下的馒头的味道了。

二姨给我们捏面人,蒸面人,送面人,吃面人的情景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相关链接:

狗年窗花精选(原平巧媳妇儿贾花花)

民间正月十三“杨公祭”的传说(红遍天田爱鱼)

老家的十里香(山西红遍天)

民间正月十三“杨公祭”的传说(红遍天田爱鱼)

五月端午吃凉糕(红遍天)

红遍天

桃花是我的最爱

贾花花

记我的小学老师刘成莲

贾花花,网名红遍天,原平人。爱好广泛,喜欢写作、剪纸和戏曲等。

编辑:黄鹂

顺点下方广告,有您需要的宝贝!谢谢支持!

北国风光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jiwaliana.com/jwltz/4114.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吉娃莲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