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艺术——弘扬佛法,共沐艺术!
通辽市博物馆藏辽代佛像
▌[辽]佛立像
通高9.8厘米。紫铜铸造,通体鎏金,现已大部分脱落。身体侧视呈“S”形,着通肩大衣。两臂间饰以披帛。全身衣纹均较粗大,呈“U”字形。左手下垂为与愿印,右手屈臂上伸结施无畏印。头顶螺髻甚大,形如戴冠。跣足立于圆形仰覆莲台之上。莲台之下又有两层须弥座,上层亦为圆形,下层基座呈八角形。
▌[辽]药师佛像
通高7.1厘米。紫铜铸造,表面鎏金,现已大部分脱落。螺发肉髻。着通肩式大衣,衣角垂于左背后。衣纹流畅,近于写实。双手施禅定印,上托一钵。跣足,结跏趺式坐于圆形双层仰覆莲台之上,下部为须弥基座。
▌[辽]菩萨坐像
通高6.7厘米。紫铜铸造。中分式束发,梳高髻,戴花冠,胸部两侧各有一条饰带,于肩部打结后再垂至肘部。着天衣,内穿僧袛支。胸部饰连珠状胸饰,下着长裙。跣足跏趺式坐于莲台之上。左手平放右脚踝部,右手结说法印。坐下双层八瓣莲台,莲瓣呈仰式合抱,莲瓣尖部微向外翘。莲台下部为八角须弥座,中部束腰亦为八棱。
▌[辽]佛立像
通高11.5厘米。紫铜铸造,通体鎏金,现已大部分脱落。头为螺发并有肉髻,微低。着通肩大衣,衣缘垂近足部,内穿僧袛支。腹部和双腿衣纹呈“U”字形,腿部有湿衣之感,衣裹于腿上。侧视佛像,腹部以下微向前倾,背部微向后仰,呈“S”形。左手施与愿印,右手抬起屈臂,合掌,掌心向前,结施无畏印。跣足立于圆形仰覆莲台之上。莲台下面又呈中间镂空的束腰形基座。覆莲的莲瓣向内合抱,莲瓣的尖部微向外翘起。像体中空,像背后开一槽。槽上端有一圆柱,下有基座,像头后部有一凹窝,此圆柱和凹窝可能是为固定背光之用。
▌[辽]迦叶立像
通高9.5厘米。紫铜铸造。老者容貌作微笑状,两腮笑纹重叠,额部有抬头纹。袒右肩,着袈裟,袈裟边缘饰卷草纹。内穿绣花僧袛支,胸部以双绳节束。下身着长裙,边缘绣花。左手置胸前,手中有一孔,旧当有持物。右手亦举于胸前。跣足立于圆形覆莲座上,莲瓣作重瓣式。莲台边缘饰以连珠纹一周构成的台面。整体造像,立体感强,衣褶、袈裟的边缘、衣缘纹饰清晰,尤其是左臂下垂的袈裟边缘如刀切般于身前。
▌[辽]菩萨立像
通高12.6厘米。紫铜铸造,通体鎏金,现已大部分脱落。头梳高髻,戴花冠,外罩头巾,垂于脑后。衣角垂于左侧背后,内穿僧支,袒胸,佩戴项圈。双手交叉置于腹部,右手握莲蕾,左手置于右手腕部。下身穿长裙,裙缘前部垂至足,后缘拖地。跣足立于束腰式正方形须弥座上。双足与须弥座之间又有一长圆形莲台。
▌[辽]菩萨立像
通高12.6厘米。紫铜铸造,通体鎏金,现已大部分脱落。头梳高髻,戴花冠,外罩头巾,垂于脑后。衣角垂于左侧背后,内穿僧袛支,袒胸,佩戴项圈。双手交叉置于腹部,右手握莲蕾,左手置于右手腕部。下身穿长裙,裙缘前部垂至足,后缘托地。跣足立于束腰式正方形须弥座上。双足与须弥座之间又有一长圆形莲台。
▌[辽]菩萨立像
通高11厘米。紫铜铸造。菩萨头梳高髻,发际戴三花式带饰,至脑后打蝴蝶结。上身裸。双手各持一金刚杵,左臂微曲,左手置于胯部,右手横置于胸前。胸前配有璎珞。肩部各饰一花,披帛经双臂垂至足部,与双臂相交处各有一莲蕾,双腕戴珠串状手钏。下身着长裙,裙为湿衣式裹于双腿。大腿、膝、小腿部各施双线衣纹。座为圆形覆莲式,莲瓣之上有一层圆台。菩萨跣足立于圆台之上。左手后与左臀侧面有铸疤,面部有些微磕碰,腿部向后弯曲,疑似被击砸过。
▌[辽]菩萨立像
通高7.7厘米。紫铜铸造,通体鎏金,已脱落几尽。头梳高髻,戴花冠,花冠两侧饰带垂于肩。着长裙。双手合十置于胸前,跣足立于双层须弥座上,须弥座一侧残。
▌[辽]菩萨立像
通高6.2厘米。紫铜铸造。头梳高髻,罩于高冠之内,冠上饰以花纹。冠两侧有饰带垂于背后至腰部,又有两束头发于颈后相交,下垂至背部又相交,再垂至腰际。内穿僧支,腰束带。胸部饰璎珞垂至腹部以下。左手置于腹部持瓶,右手置胸部。下身穿长裙,裙后侧饰卷云纹。跣足立于束腰形座上,座之上部为仰莲式。
▌[辽]菩萨立像
通高6.7厘米。紫铜铸造。头梳高髻,戴花冠。内穿僧袛支,袒胸,饰以胸饰,配有璎珞垂至膝下。左手垂至下腹以抚璎珞,右手置于左手腕部。下身穿长裙,跣足立于方台之上。
▌[辽]菩萨立像
通高5.1厘米,紫铜铸造。菩萨梳高髻,戴花冠,外罩头巾。内穿僧支,配项圈。下身穿长裙,双手相叠置于腹部。立于莲台之上,莲台呈圆形,上部为仰莲,下部为一圆台,中间束腰。
▌[辽]菩萨立像
残高6厘米。紫铜铸造。头束高髻,罩于花冠之中。头两侧有饰带下垂至臀部。袒胸。下身穿长裙,腰束带,于腹前打结后下垂至膝部。披帛经两臂下垂至莲台上。左手至胸前握拳状,拳内有孔,似曾有持物,右臂自然下垂,手做抚帛状,跣足立于仰莲台之上。莲台下为圆柱状,已残断。造像虽小,但造型匀称,衣纹、衣缘均有交代。
这批铜造像,或实心,或空心全部为铸造成形,之后雕琢加工。由造像外观质地来看,造像颜色发紫,铜质较纯,加入锡、锌等成份较少。
▌[辽]彩绘木雕菩萨立像
通高68.5厘米。通体为一块整檀木雕成,微残微裂。菩萨微侧曲,略呈“S”形,头梳高髻,戴红色三花冠,罩住发髻,冠两侧各垂一条饰带于肩部打结后垂至臂部。胸前配戴红色项链,腕带红钏。袒胸,上身内穿橘黄色僧袛支,左胸部露出红色翻缘,上腹部束带打结,外罩蓝色衣和披肩。腰部又束黄带。腹部垂下一条红带至膝部打双结后垂于莲台上。雕像左臂自然下垂,左手中指、无名指各残缺两节手指。右手屈臂上伸结斯克印。造像下身内穿白色长裙,两胯至膝饰绿色蔽胯,外穿黄色短裙。橘黄色披帛自膝部向上挽于两臂后于身两侧下垂至莲台之侧。造像跣足立于圆角方形仰莲台之上。莲瓣为红色双层,莲瓣之下为红色圆角方台,再下为白色长方形基座。此像造型匀称,比例准确,肌肉丰满,神态慈祥,线条流畅,使整个雕像富丽华贵,神彩奕奕,大有“唐代和尚衣必绮”的风派。
本文根据内蒙古通辽/其其格《通辽市博物馆藏辽代佛像》一文编辑整理,原文刊载于《收藏》年01月刊
通辽市博物馆藏传佛教造像▌上师
藏传佛教最重师承,作为佛陀的化身,指导众生修行的导师,上师部诸尊往往列造像诸部之榜首。藏传佛教中历代圣贤、祖师如莲花生、宗喀巴等为藏传佛教的产生、发展、弘扬做出过重大贡献,因而地位崇高,统归入上师部。
▌清莲花生铜鎏金像高14.3厘米内蒙古通辽市博物馆藏
头戴宁玛派独特的莲花冠,正面有日月装饰。身穿交领式长袍,右手持金刚杵,左手托嘎巴拉碗。全跏趺坐于仰覆莲座上,莲瓣为四瓣堆叠。
莲花生是藏传佛教的创始人,红教教主。其主要贡献是建立西藏第一座佛、法、僧三宝齐全的佛教寺院桑耶寺,翻译佛经,剃度七觉士等。
▌清宗喀巴铜鎏金像高17厘米内蒙古通辽市博物馆藏
头戴班霞帽,双手施转法轮印,各牵莲花一枝,莲花在肩头开覆,右肩莲花上立智慧剑(佚),左肩莲花上置梵匣,结跏趺坐,坐于仰覆莲座之上。
▌清一世哲布尊丹巴铜鎏金像高17.5厘米内蒙古通辽市博物馆藏
头戴宝杵顶帽,内穿坎肩,下身着裙,袈裟一角搭左肩。右手持金刚杵,左手禅定印持金刚铃(佚)。结跏趺坐于椭圆形仰覆莲座之上。莲座上端饰一周连珠纹。
▌清三世章嘉·若比多吉铜鎏金像高23厘米内蒙古通辽市博物馆藏
头戴巴森帽,神态庄重慈祥,眉目疏朗,鼻宽口阔,口两侧及下部留四缕短须,其中下巴须略长。内穿花边坎肩,外着袒右肩花边袈裟,袈裟一角搭左肩,最外披斗篷,斗篷密布多重褶皱。左右肩各生莲一枝,右莲花上置智慧剑,左莲花上置梵匣,均佚失。双手施转法轮印,结跏趺坐于双层软垫上。
▌清八思巴铜鎏金像高10.2厘米内蒙古通辽市博物馆藏
面露聪慧,沙弥长相。内着坎肩,身穿袒右肩袈裟,袈裟一角搭左肩。右手触地印,左手禅定印,结跏趺坐于仰覆莲座上。八思巴(~年)又译“登思八”“帕克思巴”等,为“圣者”之意,藏传佛教萨迦派的第五代祖师。
▌密修本尊
藏传佛教以密教为主,特别重视对密教的修习。本尊是诸佛菩萨的示现,以不同的形象具体地显现佛性,分寂静相、愤怒相、善怒兼备相,其中佛、菩萨多现温和静雅的寂静相。而护法金刚则现凶恶狰狞的愤怒相,意在以顺劝顺,以恶制恶。这类愤怒相中代表性的密修本尊有大威德金刚、上乐金刚、密集金刚、欢喜金刚、时轮金刚等。
▌清双身大威德金刚铜鎏金像高19.6厘米内蒙古通辽市博物馆藏
大威德金刚为无上瑜部密乘父续的主要本尊,文殊菩萨的忿怒相。其身青色,9头,34手,16足。头戴五骷髅冠,三目。项挂骷髅人首蔓。正二手各持钺刀和嘎巴拉碗,拥抱明妃罗浪杂娃。九头分三层,底层七头,居中头黑色,长一对水牛角,象征阎王;左右各三头,颜色各异,二层为吃人夜叉,顶层为文殊菩萨相;32手呈扇形,分别持钺刀、标枪、捣杵、匕首、短枪、钺斧等法器。16足分踏人、水牛、黄牛等。
▌清胜乐金刚铜鎏金像高13.5厘米内蒙古通辽市博物馆藏
佛像为四面,每面三目。头戴五骷髅冠,下身穿虎皮裙。发束髻,发髻前有双金刚,表示完成了金刚大法的修炼。头顶有一法轮及摩尼宝。身挂用50颗人头骨和人骨念珠制作的佩饰。12臂,主臂拥抱明妃,右手持金刚杵,左手持金刚铃,其余手均持法器。此尊佛像明妃上半身缺失,左右脚下踩踏人物及莲座缺失。胜乐金刚亦称上乐金刚,元代萨迦派奉为本尊。清代时,格鲁派奉为无上瑜伽部的五大本尊之一。
▌佛母
佛母是藏传佛教中特有的一个部类,是至高无上的女神。佛母为诸佛菩萨之母,装束类于菩萨,造像中多以圆润流畅的曲线勾勒女性独有的柔媚,以三折枝式表现女性婀娜多姿的体态。佛母美神形象的塑造,极大地丰富了藏传佛教造像的艺术表现形式。较常见的佛母有绿度母、白度母、尊胜佛母、大白伞盖佛母、随求佛母、般若佛母、妙音天母等。
▌清白度母铜鎏金像高17厘米内蒙古通辽市博物馆藏
一面二臂七目。戴五叶冠,发髻高耸,各有三缕头发垂肩,发梢花头耐看。双侧耳际束发缯带呈“S”形。项挂珠蔓。佩花式叶形耳珰、手镯、臂钏、脚镯、项链,项链中心垂下三根珠串。上身穿天衣,自肩绕臂垂于莲座,下身着花边裙子。右手与愿印,左手说法印。两株乌巴拉花高于肩头,正在开放。结跏跌坐于仰覆莲座上,莲座顶端饰一周连珠纹。
▌清绿度母铜鎏金像高18.6厘米内蒙古通辽市博物馆藏
慈容丰秀,发梳高髻,身材修长呈三折枝式。头戴珠宝花冠,两端呈扇形,巨环耳珰,各宝庄严。左肩斜披帛带,饰珠蔓、项链、臂钏、手镯、脚镯,腰围宝石裙带,右手与愿印,左手期克印,右足踏小莲台,左足半跏,坐于仰覆莲座上。
▌清尊胜佛母铜鎏金像高11.2厘米内蒙古通辽市博物馆藏
三面八臂,每面各三目。正右手持十字交杵(佚),正左手执金刚索(佚),右上手托化佛,中手持箭(佚),下手施与愿印,左上手施无畏宝印,中手执弓(佚),下手置双膝上托尊胜瓶(佚)。上身穿天衣,下身着裙,全跏趺坐于仰覆莲座上。
本文根据内蒙古/李铁军左家昕《内蒙古通辽地区藏传佛教造像赏析》一文编辑整理,原文刊载于《收藏》年04月刊
点击“阅读原文”6月重磅新课《中国石窟精讲25讲》,马上报名!预览时标签不可点